看到这个网站的时候我确实也很震惊,但当今网络又有什么做不到呢,比如现在流行的网页网络游戏,比起这个来技术也不在下风。
我电脑上时刻装有Photoshop,功能不多做研究,试了下,裁剪模板油漆桶有没问题,想来其他肯定也无问题,如果你急于编辑一张图片,又不想等待那漫长的下载,那么就用这个吧!
http://www.pixlr.com/editor/?loc=zh-cn
里面很多种语言可切换
剑拔弩张,英姿飒爽!
如蔷薇般美丽,如湖水般清澈,在叛逆浪漫的青春岁月里,在阴沈浮华的神秘宫廷,用最真诚的心,换取最深的情!
她就是高贵美丽的凡尔赛玫瑰,她就是多情妩媚的凡尔赛玫瑰!
华美经典动漫《凡尔赛玫瑰》
《凡尔赛玫瑰》是一部以十八世纪革命前的法国凡尔赛宫为舞台,描述大时代儿女爱恨情仇的故事。虽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也利用了不少史实作衬托之用,如玛丽安东妮德皇后和罗力主教的首饰诈骗案、法国大革命等等。故事的主线是描述奥斯卡和玛丽皇后不平凡的人生:奥斯卡从小被父亲当男子来培育,经常与青梅竹马的仆人安德烈一起练剑术,卓越的技术加上广阔的胸襟,深受部下爱戴。她与玛丽皇后、汉斯伯爵、安德烈之间的维妙四角恋爱关系贯穿了整个大纲。其后发生了法国大革命,奥斯卡甘愿放弃贵族身份与平民站在一起为争取自由平等博爱而战斗的故事。
墨央组华丽外景
《凡尔赛玫瑰》曾经由有日本“国宝”之称的宝冢歌剧团十年一演,为其压轴经典。70年代纪念《凡尔赛玫瑰》诞生,89年纪念法国大革命爆发200周年,2001年演出的是第三轮,为“新千年的凡尔赛玫瑰”,历时一年,纵贯日本南北,观众人数突破300万人次,轰动四岛。2006年为纪念玛丽安东妮德皇后诞辰250周年再演,观众人数突破400万人次,是《凡尔赛玫瑰》最新的一次演出。
俊逸挺拔的皇家贵族护卫队
如今,经典剧目《凡尔赛玫瑰》由强力社团“墨央组”搬上了2010金面具Cosplay大赛决赛的舞台上!
墨央组是成立于2009年6月的一支社团,由一众长久热爱COSPLAY的资深COSER组成的综合性社团。社团的性质是自由的社团联盟形式。现有社员20人左右,编剧、专业化妆、道具制作、图像处理和音乐视频剪辑等,都由社员们自行完成。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自成立起陆续做出例如《黑塔利亚》、《薄樱鬼》、《凡尔赛玫瑰》等作品,并广受好评。曾参加第六届金龙奖全国邀请赛及北京C3杯精英邀请赛,并取得金奖和银奖的好成绩。社团整体风格如墨央组的组徽一般:百合花与仙人掌,代表着高贵与坚毅的风范和品格。墨央组全员以一致的目标和相互的支持,做出高质量高水准的精品。舞台和平面全面发展,创造经典作品。
彼此深爱却不能相守的两人——玛丽安东妮德与汉斯伯爵
盛开的贵族玫瑰 索妮亚.冯.菲尔逊
=========================================
2010年8月28日金面具Cosplay大赛的舞台上,墨央组让凡尔赛华美的宫廷玫瑰艳丽盛开,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精彩还在继续,节目不容错过!
敬请期待~
贴心小帖士
活动名称:2010金面具Cosplay盛典暨北京文艺广播新文化剧场活动
时间:2010年 8月28日(星期六)下午1:00开场
地点:北京华侨城大剧院(北京欢乐谷:华侨城大剧院)
乘车路线:
1.乘车路线查询:(自力更生的同学们看这里~)
http://travel.damai.cn/Traffic/goThere.aspx?startCity=&endCity=北京&to=1&start=&end_x_y=116.499153137207,39.8656425476074&end=欢乐谷华侨城大剧院&outtype=0
2.市内线路:
公交线路--
41 31 (推荐前2个,后面的相对太绕)687 680 674到 北京华侨城站 下车 步行140米即到
3.地铁路线:
八通线 一号线到 四惠东站下车 出站打车到 北京欢乐谷(拼车10元、单打20以内)
十号线 到 劲松站 B口 马路对面坐41到 北京华侨城站
如果大家不住在欢乐谷华侨城附近而是住到别的区去。那么我建议大家最好坐地铁到劲松
从地铁劲松站B口下车后,到马路对面坐41,到 厚俸桥南(北京欢乐谷)
如果迷路了,请不要害羞,去询问首都警察叔叔们~^ ^!
有关住宿 看这里
http://tieba.baidu.com/f?kz=803572266
需要订票的 看这里
http://tieba.baidu.com/f?kz=788013878
全员CN表 看这里
http://tieba.baidu.com/f?kz=796551270
但之前答应了墨仔团子和苍羽梓墨盒子的外景。于是一大早死命爬起来去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又一次被天煞的天气预报给忽悠了!!!!谁说那天中雨转多云的!!!晒死我了!!!!!! 晒得要死不活啊。。。 阿幽也去拍照了。多亏了她我不至于头晕转向。我说墨仔你们真敢只叫了我一个摄影的拍5个人?我汗。。。。 太看得起我~~当我全能了。。。+ +!
拍完照转眼已经下午了,某鹿短信叫我去跟她吃饭。我实在是。。。体力透支。。。ORZ 婉拒后直接杀回家躺着挺尸补眠。
15号是我的生日,那天恰好也是海淀剧院的CJ活动。又是一大早陪着喜喜进去给VIP的各位打下手。忙忙碌碌一天过去后,具体不再复述~各位去看押切的流水账吧~ 晚上聚餐吃饭。又一次让远方的朋友体会到那热情劲了。哈哈哈~顺便跟各位美人们一起吃饭真的很幸福!》《
晚上冒雨杀回家熬夜看了巴西对朝鲜的比赛。
16日端午节我也没闲着- -! 上午爬起来后给事先约好的灯光设计那个朋友约时间。结果她路上杯具的被追尾。。。囧!不能如约面谈。只好直接去墨央组的排练现场看最新的排练成果外加调整灯光细节。那个传媒那楼顶层的温度真是杯具。。。。。。。太闷了。。。热得能把人热瘦一圈。 回来后就加班加点赶紧把手里的照片分类发给各自需要的人手里。请叫我速度帝!嗷!
顺带一说 端午也是我的生日 农历滴~ 》《
这几天完成了灯光剧本初步对接。
墨央组凡尔赛节目观看指南 (包括时间 交通 住宿)
拍片计划细节
照片3天下来拍了16个G我的个天啊。。。。【还在整理中】
外加工作上的规划文本我就不写在这里了那都是浮云。。。
TEST-2 脚光地排:模拟自然地面反射光,近距离描写演员,但天幕乱影较多。
TEST-3 泛光排灯与脚光地排:演区,天幕得到均匀照明,清描淡写,立体感不足。
TEST-4 天排灯:均匀渲染天幕的上关部及色彩变化。
TEST-5 地排灯:天幕下部的明暗色彩变化:日出日落时的剪影效果描写等。
TEST-6 天地排灯:上下部同一色光时,可获均匀背景照明。可表现昼夜朝幕等场景。
TEST-7 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光:消除了杂影,高调淡化效果,人物的主次关系不分明。
TEST-8 泛排灯:自舞台上方投射,被投形象表现突出,色光效果更为艳丽。
TEST-9 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顶排灯:观众视线更为集中,人物造型光不足。
TEST-10 舞台流动灯:可增强人物景物的立体感,但台面常出现影子。
TEST-11 面光照明:自观众席上方约450角投向舞台,模拟自然光效果。
TEST-12 耳光照明:自舞台前两侧投出,增强演员的立体感效果。
TEST-13 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面光+耳光:在获得充足的亮度时要注意色调关系。
TEST-14 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顶排、流动、面光、耳光:通常采用较多的照明方式。比较周全的方位的投光,根据演出实际需要,通过调光手段,从而获得理想的立体空间效果。
TEST-15 追光:通常设置于观众席后方或所需位置时局部空间照明,如人物半、全身。
TEST-16 地排、顶排、面光、流动、追光等:通过调光处理表现立体感获得有创意的环境氛围。
TEST-17 天地排蓝色、顶排白光、及浅蓝、流动白光:天地排蓝色光造成整体色调,顶排蓝光铺满舞台,其中三台聚光灯分别强调三个局部人物造型,一台流动灯强调圆球形后景。
TEST-18 地排灯绿色、蓝色、顶排灯白和蓝色、流动灯浅紫色:天幕由下向上形成蓝色到深蓝色过渡,顶排灯蓝色铺满台面,顶排单灯白色压光后投向人物,两侧流动浅紫光补充舞台中部,形成冷色调的柔和的对比色氛围。
TEST-19 聚光脚光浅紫浅蓝两台、顶排光白光浅蓝、流动灯深蓝色:用聚光脚光有意将人物光影投映在天幕背景上,顶排灯蓝光铺满舞台,顶光单灯强调中心形象,加之流动灯深蓝光,表现出梦幻般的冲击效果气氛。
TEST-20 地排灯红色、顶排单灯白光、两侧流动灯橙色和黄色、面光浅橙色、重点加强流动浅黄:地排灯造成红色过度背景,顶排白光作重点强调,面光投出柔和橙光的舞台,加强流动灯使立体感空间感更为凸出。(TEST 1-20 注释文字出自松下电工《STAGE & ENTERAINMENT LIGHTING》。
一、台口外一般分面光、耳光、包箱(楼座)、远距离追光室。
1. 面光根据剧场舞台的规模,有设一道面光,二道面光,甚至三道面光的。面光灯的配置应根据远近距离的不同,配置不同集距的聚光灯、成像灯、其功率应在2KW以上。第一道面光离台口较近,也可以加配一些2KW的罗纹灯、回光灯。一道面光及二道面光上在左、中、右位置应加配置焦距适合的,功率适合的追光灯具,可以由追光人员自行单独控制其明亮度及换色等。
2. 耳光在台口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根据剧场舞台的规模,每侧耳光可设一道或二道,配置灯具,以聚光灯为主,可以少量配置成像灯、罗纹灯、因为耳光*观众厅侧墙很近,使用罗纹灯时,漫射光常常将近处墙壁照得很亮,影响一些场景的气氛,所以宜少用为佳。左右每道耳光中应各设置追光灯一套供追光人员任意控制作用。
3. 脚光一般在台口外*乐池边,设脚光糟,内置四色散光条灯,分色控制,其长度略小于台口宽度。
4. 远距离追光室,一般在观众厅后侧左右各设一间,内配置气体放电灯如氙灯,一切控制由追光人员操作,如不能设专用追光室,则往往在楼座左右两侧后区设追光灯位。
5. 包厢(楼座)光,则根据剧场情况可以在包厢(楼座)左、中、右处,设置灯位配置聚光灯若干个,如条件不许可,也可以不设。
二、台口内一般分假台口侧片(左右柱光)、假台口上片(一顶吊桥)、二顶、三顶、四顶、五顶、天排、地排、左右流动、左右侧光(左右吊笼),一道吊笼、二道吊笼、三道吊笼、四道吊笼、五道吊笼等,根据舞台规模大小,有些设施就少些,例如顶光就要根据舞台深浅,景区分布来确定几道合适。左右侧光(吊笼),也要根据舞台大小,甚至投资多少来考虑设置与否。有的舞台在天幕后还有后舞台或反投光的要求,这也要根据舞台规模、投资、和主要演出何种剧目来考虑,如有这种可能则灯具的配置当然也应加以计划,以便配套使用。
1. 假台口侧片(左右柱光)配置聚光灯、罗纹灯、追光灯,少量的成像灯,除特殊外,一般左右对称。
2. 假台口上片(一项吊桥)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成像灯、及追光灯。
3. 二顶光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筒灯。
4. 三顶光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回光灯、筒灯。
5. 四顶光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回光灯、筒灯。
6. 五顶光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回光灯、筒灯。
7. 天排配置天排灯。
8. 地排配置地排灯。
9. 流动配置流动用灯架、聚光灯、罗纹灯、平光灯等。
10. 左右侧光(灯光吊笼)配置聚光灯、罗纹灯、成像灯、回光灯。
有的剧场舞台顶光不配置散光条灯,而改用成排的碘钨散光灯使用。
配置灯具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变化的,但应考虑各种灯具的性能。使它充分发挥其功能为我所用,做到尽善尽美。
舞台灯光的构成要点
一、演出空间构成特点
建筑,雕塑,绘画是把时间,空间在平面或立体中保持相对永恒的艺术。演出艺术作为综合时间和空间艺术需要一个维持观演关系的空间--剧场或演出场所。舞台美术家在超越时空的演出中共同构成具有声、光、色、形等多维因素的视觉和听觉的创意空间,并随着时间,以及情节、场景的转换而延续发展。不论是戏剧情节的转折还是戏曲歌舞的表演,与此同时,演出灯光在观众视觉中或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进行光的明暗效果变化、形体空间的变化或以灯光设备本身具备的功能造成各种视觉表现效果。以塑造形象、渲染色彩、变化节奏等方式参怀演出并形成有视觉语汇的特舞台演出空间气氛,从而影响观众的情绪变化,构成情景、演员、观众相互影响的与舞台演出内容吻合的特定空间。
1、演出空间
1)舞台
根据演出场景的特点以及剧场演播室等演出环境中发现可以利用客观条件进行灯光设计。
2)剧场、演播厅等演出空间的状况
*空间环境:调查了解剧场,测量绘制或索取演出环境空间的平面图、剖面图资料,剧场台口的高度、宽度、舞台深度的数据和比例尺单位。
*设备状况:吊杆的数量长度、排列间距、顺序编号、平面位置等。
*用电负荷:主干线额定负载容量、支线回路的额定负载容量等。
2、研读剧本及创意构思
剧本是进行灯光设备,创作构想的依据,其中可以了掘与创作相关的表现空间加以提炼加工。
1)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特点、情节变化、矛盾冲突、设想所需的环境。
2)对时代、时间、季节、场景环境、光源方向以及色彩等方面的描述进行设想和定位。
3)确定与相适应的演出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思考用何种灯具可以创造与剧情相吻合的舞台视觉效果。
4)剧本提示的场景、舞台装置。
3、时间与空间转换的表现
1)天候:日出日落、黄昏至夜晚、夜晚至黎明、季节变化、月夜星空、地点与地域的变化等。
2)地域空间、心理空间、场景空间、虚拟空间、局部和整体空间的转换等。
4、从平面到立体的空间造形构想
对于每个形体表面视觉效果的制作加工和组合以及前景空间、中景空间、后景空间的平面构图表现应用。上、中、下部空间的里面组织安排以及实现的方法预测。
例如:逆光位置的设定:水平方向、垂直角度、位置高度、灯具数量等。
5、局部与整体的画面构图
控制灯光和色彩和照明区域。以面积大小、形状、数量来表现舞台视觉画面的构图。
6、表现形式选择
根据创作的整体风格确定恰当的表现表式。
过去 现在 将来 连想 幻觉 梦境 回忆 憧憬 感觉 印象 抽象与写实等。
7、在有限空间中表现无限空间
在演出中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巨大的空间效果变化。
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表现:特定的舞台空间与特殊的舞台表现形式话外音:对白:独白等。
对实际的空间环境进行改造和拓展,或进行夸大或进行缩小的描绘。
对剧中人物角色心理空间的描写和表现。
8、灯光变化的方式
1)以情节变化是空间变化的契机。
2)以台词确定的灯光变化契机。
3)以动作确定的灯光变化契机。
4)以音乐或音响效果确定的灯光变化契机。
5)以时间确定的灯光变化契机。
9、不同风格流派的空间处理
古典、浪漫、自然、现实、象征、立体、未来、构成、表现、超现实与音乐、音响效果相关的时空转换:曲调、旋律、节奏。
作者:冯德仲——1982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灯光设计专业,曾先后数次赴日本研修、访问、进行学术交流,还多次参与中日两国的舞台电视演出协作工作,回国后在中央戏剧学院任教,现担任该专业教研室主任。
二、空间表现手段
1、对灯光器材设备的特点性能的调研
*泛光灯:天地排灯、脚光灯、顶排泛光灯等。
*聚光灯:凸透镜聚灯、柔光聚光灯。
*无透镜聚光灯:回光灯、PAR灯及封闭灯泡。包括:平行、集光型、柔光型、散光型等。
*成像聚光灯:造形灯以及成像插片、追光灯。
*幻灯效果灯具:水波纹幻灯、跑云幻灯、PANI幻灯及其它效果灯具等。
*电脑灯:灯体旋转形式、镜面运动形式、集换色、成像造形、运动变化为一体的照明灯具。
*特殊投映灯具:效果器材、换色器、烟雾器、数字电脑投映设备等。
*操作控制系统:可控硅调光器及调光操作台各部分功能。
*彩色灯光滤色片:各种滤色,色温,减光,反光片,柔光片等。
*演示激光:以各色低功率激光发生装置在计算机控制下完成对画面的扫描。
*辅助效果器材:烟雾发生器及排风、送风装置。
下雪发生装置、肥皂泡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烟雾、液氮、炒烟、纸花炮、干冰等。
2、灯光与被照明物体材料材质特点的研究运用表现
材质--反射 漫反射 透光 半透 不透 软硬柔 吸收反射规律。
材料--纺织材料--棉布 绸缎 丝绒 麻布 纱布。
金属材料--金 银 铜 铁 铝合金 不锈钢。
自然材料--木 石 土 砖 植物
合成材料--尼龙 塑料 发泡材料 PVC 板材。
烟雾材料--乙二醇烟雾 油性滞留型烟雾 干冰低层烟雾 炒烟 液氮
表现效果--正投、反投、平面、立体、浮雕、肌理、点、线、面、层次、透空、光晕剪影、半剪影等。
表现特点--网状、绳状、条屏、柱石、纱幕、条屏、框架、灯箱等。
3、布光造型的研究及基本概念:感受与表现
A布光基础--静态人物布光的研究
布光四要素
1)主光:以主题和视点需要确定主光方向,主光强于其它光,使用聚光灯等硬光照明。
2)辅助光:是对主光的辅助和补充,起修饰作用。以软光灯照明模拟自然环境的反射光。
3)逆光:在主光基础上加光。可强于主光,也可低于主光而强于辅助光,起装饰造型作用。
4)光比:型体对各方受光的明暗比例。可根据创作需求作光比调整,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
布光角度研究:90/120/180/270度等。
B投光实验
投射位置 受光效果 视觉印象 剧场照明设备
1)正前上方--安定 自然感 面光
2)前斜上方--立体 有生气 耳光
3)正前水平--平淡 表情淡化 平射追光
4)正前下方--异常 不安感 脚光及低角度投光
5)正上方向--形象失真 无表情 顶排光及顶部投光
6)正侧上方--对比强烈 阴阳脸 侧天桥及顶侧投光
7)正侧水平--强硬 冷酷感 侧流动灯及平侧光
8)正后上方--轮廓鲜明 装饰感 顶排逆光及顶逆光
4、体验观察生活
a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日光、月光、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环境影响
b观察生活-光与人物情景-日光:顺光、逆光、侧光、半侧等效果表现
c、应用-确定主题内容的布光练习:人物画面的布光练习。
相关因素-明暗 强弱 色彩 色调 光影 光质 媒体 运动 语汇
视觉效果-空间区域 变化节奏 时空转换 表现形式 环境处理 设计组合
舞台布光-小剧场 大剧场 伸出式舞台 三面舞台 四面舞台布光 剧场投光实验
5、剧场布光实验:包括剧场照明设备、投射位置、照明效果、视觉印象
TEST-1 泛光排灯:舞台整体均匀的照明,画景幕的照明,效果分散而匀称。
TEST-2 脚光地排:模拟自然地面反射光,近距离描写演员,但天幕乱影较多。
TEST-3 泛光排灯与脚光地排:演区,天幕得到均匀照明,清描淡写,立体感不足。
TEST-4 天排灯:均匀渲染天幕的上关部及色彩变化。
TEST-5 地排灯:天幕下部的明暗色彩变化:日出日落时的剪影效果描写等。
TEST-6 天地排灯:上下部同一色光时,可获均匀背景照明。可表现昼夜朝幕等场景。
TEST-7 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光:消除了杂影,高调淡化效果,人物的主次关系不分明。
TEST-8 泛排灯:自舞台上方投射,被投形象表现突出,色光效果更为艳丽。
TEST-9 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顶排灯:观众视线更为集中,人物造型光不足。
TEST-10 舞台流动灯:可增强人物景物的立体感,但台面常出现影子。
TEST-11 面光照明:自观众席上方约450角投向舞台,模拟自然光效果。
TEST-12 耳光照明:自舞台前两侧投出,增强演员的立体感效果。
TEST-13 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面光+耳光:在获得充足的亮度时要注意色调关系。
TEST-14 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顶排、流动、面光、耳光:通常采用较多的照明方式。比较周全的方位的投光,根据演出实际需要,通过调光手段,从而获得理想的立体空间效果。
TEST-15 追光:通常设置于观众席后方或所需位置时局部空间照明,如人物半、全身。
TEST-16 地排、顶排、面光、流动、追光等:通过调光处理表现立体感获得有创意的环境氛围。
TEST-17 天地排蓝色、顶排白光、及浅蓝、流动白光:天地排蓝色光造成整体色调,顶排蓝光铺满舞台,其中三台聚光灯分别强调三个局部人物造型,一台流动灯强调圆球形后景。
TEST-18 地排灯绿色、蓝色、顶排灯白和蓝色、流动灯浅紫色:天幕由下向上形成蓝色到深蓝色过渡,顶排灯蓝色铺满台面,顶排单灯白色压光后投向人物,两侧流动浅紫光补充舞台中部,形成冷色调的柔和的对比色氛围。
TEST-19 聚光脚光浅紫浅蓝两台、顶排光白光浅蓝、流动灯深蓝色:用聚光脚光有意将人物光影投映在天幕背景上,顶排灯蓝光铺满舞台,顶光单灯强调中心形象,加之流动灯深蓝光,表现出梦幻般的冲击效果气氛。
TEST-20 地排灯红色、顶排单灯白光、两侧流动灯橙色和黄色、面光浅橙色、重点加强流动浅黄:地排灯造成红色过度背景,顶排白光作重点强调,面光投出柔和橙光的舞台,加强流动灯使立体感空间感更为凸出。(TEST 1-20 注释文字出自松下电工《STAGE & ENTERAINMENT LIGHTING》。
一、演出空间构成特点
建筑,雕塑,绘画是把时间,空间在平面或立体中保持相对永恒的艺术。演出艺术作为综合时间和空间艺术需要一个维持观演关系的空间--剧场或演出场所。舞台美术家在超越时空的演出中共同构成具有声、光、色、形等多维因素的视觉和听觉的创意空间,并随着时间,以及情节、场景的转换而延续发展。不论是戏剧情节的转折还是戏曲歌舞的表演,与此同时,演出灯光在观众视觉中或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进行光的明暗效果变化、形体空间的变化或以灯光设备本身具备的功能造成各种视觉表现效果。以塑造形象、渲染色彩、变化节奏等方式参怀演出并形成有视觉语汇的特舞台演出空间气氛,从而影响观众的情绪变化,构成情景、演员、观众相互影响的与舞台演出内容吻合的特定空间。
1、演出空间
1)舞台
根据演出场景的特点以及剧场演播室等演出环境中发现可以利用客观条件进行灯光设计。
2)剧场、演播厅等演出空间的状况
*空间环境:调查了解剧场,测量绘制或索取演出环境空间的平面图、剖面图资料,剧场台口的高度、宽度、舞台深度的数据和比例尺单位。
*设备状况:吊杆的数量长度、排列间距、顺序编号、平面位置等。
*用电负荷:主干线额定负载容量、支线回路的额定负载容量等。
2、研读剧本及创意构思
剧本是进行灯光设备,创作构想的依据,其中可以了掘与创作相关的表现空间加以提炼加工。
1)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特点、情节变化、矛盾冲突、设想所需的环境。
2)对时代、时间、季节、场景环境、光源方向以及色彩等方面的描述进行设想和定位。
3)确定与相适应的演出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思考用何种灯具可以创造与剧情相吻合的舞台视觉效果。
4)剧本提示的场景、舞台装置。
3、时间与空间转换的表现
1)天候:日出日落、黄昏至夜晚、夜晚至黎明、季节变化、月夜星空、地点与地域的变化等。
2)地域空间、心理空间、场景空间、虚拟空间、局部和整体空间的转换等。
4、从平面到立体的空间造形构想
对于每个形体表面视觉效果的制作加工和组合以及前景空间、中景空间、后景空间的平面构图表现应用。上、中、下部空间的里面组织安排以及实现的方法预测。
例如:逆光位置的设定:水平方向、垂直角度、位置高度、灯具数量等。
5、局部与整体的画面构图
控制灯光和色彩和照明区域。以面积大小、形状、数量来表现舞台视觉画面的构图。
6、表现形式选择
根据创作的整体风格确定恰当的表现表式。
过去 现在 将来 连想 幻觉 梦境 回忆 憧憬 感觉 印象 抽象与写实等。
7、在有限空间中表现无限空间
在演出中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巨大的空间效果变化。
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表现:特定的舞台空间与特殊的舞台表现形式话外音:对白:独白等。
对实际的空间环境进行改造和拓展,或进行夸大或进行缩小的描绘。
对剧中人物角色心理空间的描写和表现。
8、灯光变化的方式
1)以情节变化是空间变化的契机。
2)以台词确定的灯光变化契机。
3)以动作确定的灯光变化契机。
4)以音乐或音响效果确定的灯光变化契机。
5)以时间确定的灯光变化契机。
9、不同风格流派的空间处理
古典、浪漫、自然、现实、象征、立体、未来、构成、表现、超现实与音乐、音响效果相关的时空转换:曲调、旋律、节奏。
二、空间表现手段
1、对灯光器材设备的特点性能的调研
*泛光灯:天地排灯、脚光灯、顶排泛光灯等。
*聚光灯:凸透镜聚灯、柔光聚光灯。
*无透镜聚光灯:回光灯、PAR灯及封闭灯泡。包括:平行、集光型、柔光型、散光型等。
*成像聚光灯:造形灯以及成像插片、追光灯。
*幻灯效果灯具:水波纹幻灯、跑云幻灯、PANI幻灯及其它效果灯具等。
*电脑灯:灯体旋转形式、镜面运动形式、集换色、成像造形、运动变化为一体的照明灯具。
*特殊投映灯具:效果器材、换色器、烟雾器、数字电脑投映设备等。
*操作控制系统:可控硅调光器及调光操作台各部分功能。
*彩色灯光滤色片:各种滤色,色温,减光,反光片,柔光片等。
*演示激光:以各色低功率激光发生装置在计算机控制下完成对画面的扫描。
*辅助效果器材:烟雾发生器及排风、送风装置。
下雪发生装置、肥皂泡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烟雾、液氮、炒烟、纸花炮、干冰等。
2、灯光与被照明物体材料材质特点的研究运用表现
材质--反射 漫反射 透光 半透 不透 软硬柔 吸收反射规律。
材料--纺织材料--棉布 绸缎 丝绒 麻布 纱布。
金属材料--金 银 铜 铁 铝合金 不锈钢。
自然材料--木 石 土 砖 植物
合成材料--尼龙 塑料 发泡材料 PVC 板材。
烟雾材料--乙二醇烟雾 油性滞留型烟雾 干冰低层烟雾 炒烟 液氮
表现效果--正投、反投、平面、立体、浮雕、肌理、点、线、面、层次、透空、光晕剪影、半剪影等。
表现特点--网状、绳状、条屏、柱石、纱幕、条屏、框架、灯箱等。
3、布光造型的研究及基本概念:感受与表现
A布光基础--静态人物布光的研究
布光四要素
1)主光:以主题和视点需要确定主光方向,主光强于其它光,使用聚光灯等硬光照明。
2)辅助光:是对主光的辅助和补充,起修饰作用。以软光灯照明模拟自然环境的反射光。
3)逆光:在主光基础上加光。可强于主光,也可低于主光而强于辅助光,起装饰造型作用。
4)光比:型体对各方受光的明暗比例。可根据创作需求作光比调整,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
布光角度研究:90/120/180/270度等。
B投光实验
投射位置 受光效果 视觉印象 剧场照明设备
1)正前上方--安定 自然感 面光
2)前斜上方--立体 有生气 耳光
3)正前水平--平淡 表情淡化 平射追光
4)正前下方--异常 不安感 脚光及低角度投光
5)正上方向--形象失真 无表情 顶排光及顶部投光
6)正侧上方--对比强烈 阴阳脸 侧天桥及顶侧投光
7)正侧水平--强硬 冷酷感 侧流动灯及平侧光
8)正后上方--轮廓鲜明 装饰感 顶排逆光及顶逆光